半导体行业再现“矛盾”图景。11月17日,中芯国际披露的四季度营收指引引发市场关注——环比持平至仅增长2%,远低于行业预期。但矛盾的是,公司三季度产能利用率已飙升至95.8%,产线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管理层明确指出,存储器供应紧缺与价格暴涨,正是拖累客户远期下单意愿的核心原因。
这份“保守指引”背后,是手机产业链的集体焦虑。中芯国际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解释,当前手机市场存储器供需失衡问题突出,不仅供应紧缺,价格更是持续飙升。对下游整机厂商而言,这意味着双重风险:一方面,即便备齐其他芯片,若缺少存储器仍无法完成组装;另一方面,存储器成本高企挤压了其他芯片的采购预算。这种困境迫使客户陷入“近期积极、远期观望”的状态——当下全力储备存储器以保障生产,但对2026年一季度的供应前景充满不确定,因此暂缓了长期订单的签订。
不过短期来看,存储市场的波动也为中芯国际带来了结构性机会。为承接模拟芯片、NOR Flash、NAND Flash及MCU等领域的大量急单,公司主动延后部分非紧急手机订单,这也导致手机业务占比出现短期下滑。中芯国际强调,存储对业绩的影响呈现明显双向性:短期内拉动急单增长,长期却因前景不明朗抑制订单释放。

对于存储器市场的未来走向,中芯国际给出了明确判断:高价位态势将持续。公司观察到,存储行业的价格敏感度极高,仅5%的供应缺口或过剩,就可能引发价格的成倍波动。而目前行业供应缺口明确,叠加产品本身的高壁垒,新玩家难以快速入局——NOR Flash、NAND Flash及MCU等产品验证周期长,新厂商从流片到规模化量产至少需要16个月,这意味着现有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在短期内将保持稳定。
回溯三季度,中芯国际的业绩表现其实颇为亮眼。11月13日港交所公告显示,公司三季度销售收入达23.82亿美元,环比增长7.8%;毛利率提升至22.0%,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收入68.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毛利率21.6%,同比增幅达5.3个百分点。尽管四季度收入指引保守,但18%至20%的毛利率指引,仍展现出公司对成本控制的信心。
亿配芯城(ICgoodFind)总结:存储器市场的供需平衡是关键,中芯国际的处境折射出行业共性难题,长期需关注供应端的产能释放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