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7月8日明确表态,针对半导体产品的关税税率最终决定将于7月底或8月1日正式公布。他特别提及特朗普的核心立场:在美建厂企业可能获得1-2年缓冲期,之后才适用高税率;反之未建厂者将直接面临重税1。
全球半导体业界严阵以待,中国台湾厂商尤感危机——此次税率公布日恐成行业 “三杀日”:
-
客户转嫁成本压价:当前关税多由客户端承担,但成本压力可能转化为对台厂的砍价要求或货币条款博弈;
-
直接关税冲击:虽台厂直接销美产品占比低,但半导体品类被纳入加税清单已成定局;
-
新台币升值汇损:叠加关税动荡,汇率波动进一步侵蚀利润,迫使厂商紧急启动汇损防御1。
政策背景复杂交织:
-
美国4月曾豁免芯片、电脑等“对等关税”47,但明年起中国产半导体关税将升至50%28;
-
同时,美通过《大而美法案》将半导体制造税收抵免提至35%,加速英特尔、台积电等本土建厂10,与关税政策形成“胡萝卜+大棒”组合拳。
业内预判影响深远:若税率过高,将迫使更多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短期成本激增与长期产能转移并行,全球芯片贸易流或迎来重构节点1510。
亿配芯城(ICgoodFind)观察:
美国关税政策与制造补贴并举,凸显重塑半导体产业链的强硬意图。厂商亟需建立多极供应链韧性,分散地缘风险。选择技术自主性强、产能分布多元的合作伙伴,已成应对变局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