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光刻机差距20年?高盛报告揭秘真相

文章图片

9 月 2 日,高盛最新报告抛出重磅观点:中国国产光刻机当前仅能稳定生产65nm 工艺芯片,与国际巨头 ASML 相比,技术差距高达约 20 年。即便中国已实现 7nm 芯片量产,高盛认为其核心设备仍依赖 ASML 老旧的DUV 深紫外光刻机—— 中国尚未具备自主制造这类设备的能力,更遑论 ASML 已迭代至第二代 EUV 极紫外光刻机,且最新High-NA EUV 光刻机已开始向英特尔、台积电、三星交付,该设备对 1.4nm 及以下先进制程至关重要。

1756881692119020.png

这款 High-NA EUV 光刻机堪称 “工业巨无霸”:重达 180 吨,体积堪比双层巴士,单台价格超4 亿美元,是全球最昂贵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高盛进一步指出,ASML 从 65nm 工艺光刻机迭代到 3nm 及以下水平,耗时 20 年,累计投入400 亿美元研发与资本费用,这一 “时间 + 资金” 的双重门槛,让中国短期内追上西方先进水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行业逻辑看,光刻机是芯片量产的 “核心命脉”:其成本占半导体生产线设备总成本的30% ,其他设备多围绕光刻机协同工作。而全球光刻机市场已被 ASML 高度垄断 —— 整体市占率超 80%,EUV 光刻机市占率更是 100% ,即便较高端的浸润式 DUV 光刻机,ASML 也占据 95% 以上份额,形成难以撼动的市场壁垒。

具体到技术对应关系:ArFi 浸润式 DUV 光刻机主要用于 65nm 左右工艺,EUV 光刻机则是 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的 “必需品”。当前中国公开的国产光刻机仍为 ArF 型号,仅支持 90nm 工艺,与 ASML 差距显著;更关键的是,中国尚未突破浸润式 DUV 光刻机的自主制造,EUV 光刻机的研发更是尚未触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其他半导体设备领域已取得不少突破,部分技术水平远超 90nm 光刻机。

高盛分析认为,综合中国当前半导体技术基础、先进工艺研发的巨额投入需求、全球产业链复杂性及地缘风险等因素,国产光刻机短期内难破局。

1756883115316839.png

中国光刻机领域的差距客观存在,但其他半导体设备的突破已显潜力。亿配芯城(ICgoodFind)将持续关注国产光刻机技术进展,为行业传递关键动态。

发表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2013-2025 亿配芯城(深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08354号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