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人才流向印度,掀起创业热潮
半导体行业正经历一场引人注目的 “人才大迁徙”。近期,十几位来自英特尔、AMD、德州仪器等国际半导体大厂的高管纷纷离职,转身投入印度本土的 AI 芯片创业浪潮之中。这些高管大多拥有 15 至 20 年丰富的芯片设计与架构经验,而他们共同瞄准的目标,正是当下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
德州仪器前高管创立 C2i,聚焦电源管理芯片
率先崭露头角的是 C2i Semiconductors,这家公司由 4 位前德州仪器高管联合创办,专注于电源管理类芯片的研发 。其目标是打造更智能、节能的混合信号方案,为 AI 硬件底层供电提供支持 。C2i 已成功获得英特尔 CEO 陈立武等投资人提供的 400 万美元资金,同时也得到了印度政府的设计补助,发展势头强劲。
英特尔架构师创办 Bodhi Computing,融入印度 AI 产业
另外,两位前英特尔架构师创办的 Bodhi Computing,已被印度本土 AI 企业 Krutrim 收购 。Bodhi Computing 基于 RISC-V 架构开发高性能服务器芯片,主要用于 AI 大模型训练 。Krutrim 计划在 2026 年推出首款芯片 “Bodhi 1”,并于 2028 年发布支持推理的 “Bodhi 2”,在 AI 芯片赛道上稳步前行。
Agrani Labs 低调启航,瞄准全球 AI 芯片市场
还有一家名为 Agrani Labs 的初创公司,行事颇为低调 。它由来自英特尔和 AMD 的四位高管联合发起,目前仍处于 “隐身模式”,但已在班加罗尔组建团队,并计划融资 800 万美元 。Agrani Labs 主打 “原生 AI 芯片”,致力于从芯片架构层就为 AI 量身定制,其定位并非局限于印度本土,而是放眼全球市场。
产业格局生变,印度成芯片产业新热点
这一系列举动看似只是几位芯片老将的个人创业行为,实则反映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 。过去十年,全球 AI 芯片研发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以色列。如今,受地缘政治因素和本地化需求增长的影响,部分设计与产业环节正逐步向印度转移 。印度近年来大力出台芯片设计激励、制造补贴、封装支持等政策,并积极推动多座晶圆厂的建设 。截至目前,已有 6 个晶圆厂项目获批,包括塔塔、HCL 与富士康的合资项目,以及计划在 2025 年底投产的 28nm~90nm 产线 。同时,瑞萨电子、应用材料、Lam Research 等企业也通过合作或投资参与其中。
印度芯片人才储备雄厚,助力产业发展
事实上,印度早已是全球芯片设计的重要基地 。英特尔、AMD、高通、TI 等公司在班加罗尔、海得拉巴设有大规模研发中心,聚集了超过 5 万名芯片工程师,使其成为仅次于美国硅谷的人才高地 。如今,这些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印度芯片人才正批量回归,为印度芯片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印度 AI 芯片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过,印度要实现 AI 芯片完全自主,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制造环节,印度的设备、材料、测试等环节对外依赖度较高,而中国是其主要供应来源之一,未来供应链的可控性存在现实风险 。此外,AI 芯片技术链长、迭代慢、验证周期长,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既是机遇也是严峻挑战 。但据行业预测,到 2030 年全球 AI 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 。印度正凭借 “人才回流 + 政策扶持” 的组合拳,全力争夺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极地位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使用的某款 AI 设备中,就搭载着一颗诞生于印度班加罗尔的芯片 。
全球半导体产业风云变幻,亿配芯城(ICgoodFind)将密切关注印度芯片产业发展动态,为行业提供最新资讯与优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