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兆易创新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57.66亿元,同比下降约29%;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5亿元,同比下滑约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0.22亿元,同比下滑约99%。公司经营型收入节节败退,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足。
进入2023年下半年,市场释放收紧IPO信息,这种严肃环境下盛美上海定增、兆易创新年报预测不佳,两大公告直接把A股半导体板块给“带崩”。虽然之前约10家半导体企业年报业绩预增,并且聚灿光电发年报业绩2023年大增,也抵不住资本市场的一点负面情绪,A股投资者当下草木皆兵。

从单季度来看,2023年第1、2、3季度,兆易创新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41亿元、16.25亿元、14.29亿元,同比下降39.85%、36.32%、28.14%;净利润为1.50亿元、1.86亿元、0.9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8.13%、77.89%、82.71%;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0亿元、1.45亿元、0.65亿元,同比下降80.14%、82.12%、87.75%。三大业绩指标均为大幅下降。
受全球经济环境、行业周期等影响,2023年半导体行业仍面临需求复苏缓慢的严峻考验,同时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和毛利率下滑明显。但是导致2023年兆易创新业绩大跌的是商誉减值。

2023年度兆易创新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全年商誉、存货等资产减值损失预计6.12亿元左右。其中商誉减值损失预计3.8亿元左右,存货减值损失预计2.32亿元左右。
在A股市场混迹多年的老股民对商誉减值并不陌生,有些人给兆易创新“洗地”说是因为商誉减值是一次性的事情,明年就恢复正常状况。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商誉减值和一般的资产减值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歌尔股份的资产减值是因为歌尔被踢出苹果链,所以整条生产线作废,一次性资产减值基本不会影响接下来的公司财务状况。
但是商誉减值是来自于兆易创新收购的资产,该资产减值并非一年的问题,或许明年也会减值。因此,商誉减值在A股一旦出现就是非常利空的消息,打击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兆易创新在2019年以17亿元完成了对思立微电子100%股权的收购,溢价率高达16.23倍,形成商誉13.05亿元。然而,这次收购受到市场质疑。显然,兆易创新此次收购是激进的,结果是未达到公司预期。从兆易创新四年对其计提商誉减值可见一斑。
从2020年至2022年,兆易创新对思立微电子计提的商誉减值分别约为1.28亿元、1.56亿元、2.41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余额约为7.80亿元。而到了2023年,经公司初步测试,预计商誉减值损失约3.8亿元左右。本次减值后,商誉还有4亿元左右。也就是说,兆易创新商誉减值累计达9.05亿元。
收购之后,连续四年计提商誉减值,说明思立微电子的经营业绩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毫无疑问,这也影响了兆易创新的净利润。在2022年,兆易创新的净利润也在下降,也与商誉减值有关。当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20.53亿元,同比下降12.16%。
此外,市场需求复苏缓慢也是兆易创新面临的困境之一。这使得公司的经营承受压力,二级市场上,兆易创新的走势也不好看。其股价在经历高位之后便徘徊下跌。尤其是进入2024年以来,股价更是节节败退。1月31日收盘时股价为62.5元/股。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