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7 日,第五届RISC-V 中国峰会在上海浦东新区盛大召开,作为峰会核心环节的圆桌论坛聚焦 “RISC-V 产业落地的机遇和挑战”,13 位业界顶级大咖齐聚一堂,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及生态建设展开深度探讨。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芯原股份董事长戴伟民博士抛出核心问题:传统复杂架构主导下,Tenstorrent 提出的 “Baby RISC-V 架构” 核心价值何在?
Tenstorrent 首席架构师 Wei-Han Lien 解释,“Baby RISC-V” 由大量小型RISC-V 核心组成,专注数据流动控制与运算管理,虽简单却能高效完成专精任务,尤其在优化数据传输效率上优势显著。
知合计算 CEO 孟建熠补充,这一架构是AI 计算重要路径,可集中硅面积用于计算单元;算能高级副总裁高鹏则强调,RISC-V 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为架构创新提供载体,其免费开放的指令集让开发者能轻松实现扩展指令集创新,有望挑战现有CUDA 生态。
中兴微副总经理石义军认为该方案在推理端及端侧、边侧应用前景广阔,阿里巴巴达摩院 RISC-V 副总裁杨静则指出,软件生态是关键,玄铁正通过硬件创新与软件栈扩展推动 RISC-V 在 AI 领域发展。
谈及 RISC-V 在端侧的落地场景,戴伟民博士聚焦始终在线、超低能耗领域的MCU/MPU 应用。
芯原股份执行副总裁汪志伟指出,智能家居家电、智能手表手环、民用安防设备是理想场景,已有成功案例,AI/AR/VR 眼镜等新兴领域也在研发中。
南京沁恒微电子技术总监杨勇分享差异化路线:专注MCU 连接本质,从接口到射频技术深耕垂直领域,形成盈利闭环。奕斯伟计算首席技术官何宁以实例说明,RISC-V 凭借能效优势,在低功耗场景快速抢占市场,如将芯片电池寿命从两年延长至十年。
芯来科技创始人胡振波则看好汽车电子,RISC-V 建立的统一软件架构可打破生态孤岛,在自动驾驶场景中凭借高算力与车规认证具备强竞争力。
EDA 工具链与芯粒技术成为生态建设焦点。新思科技技术执行总监张春林坦言,RISC-V 在测试集和定制化指令集上仍需追赶 Arm,需加强工程支持。
合见工软 CTO 贺培鑫强调,RISC-V 开放性要求更早开展软硬件协同验证,公司正提供流片前验证方案,并探索芯粒技术实现功能灵活组合,开发工具助力客户完成Chiplet 组合设计。
大咖们的深入探讨展现了RISC-V在技术、应用与生态上的巨大潜力。亿配芯城(ICgoodFind)将关注RISC-V 产业落地进展与技术突破。